close

隨著美國經濟逐步恢復,就業率逐漸上升,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,在工作的美國人比率應該有所上升,但事實卻恰好相反,從2014年以來,有35%的美國人不工作,而十年前的這個比率為31.3%。三分之一以上美國人不工作的數據來自於聯邦勞工統計局(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)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(CBS News)報導,失業率的統計包括那些沒工作但是在找工作的人,這和那些沒工作卻也不找工作的人有很大的不同。

   由於經濟蕭條已經遠去,不工作美國人數量的增加確實讓人感到驚訝。聯邦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,2004年有7050萬16歲以上的美國人不工作,到2014年,這個數據增長到了8740萬人。「嬰兒潮」(Baby Boomer)一代的人從2011年開始退休,這也許可以解釋不工作美國人數量的增長,但是不僅是「嬰兒潮」開始退休,很多年紀輕的一代人也宣稱他們已經退休了。在2004年,有4萬8000名年紀在20歲到24歲的年輕人稱他們已經退休,到2014年增加到13萬2000人。當然這些宣稱退休的年輕人中,不排除那些超級富豪的小孩和那些在各個領域一夜暴富的年輕人。但是基於他們的年齡還小,在不久的將來,他們應該還是會重新開始工作。另一個不工作美國人數量增長的原因,是疾病和殘疾的增加,2014年有1630萬美國人表示自己是因為健康問題不能工作,十年前,有相同情況的美國人為1240萬人。因為健康問題不能工作的最大群體是年齡在55歲到64歲之間的人。

   美國的儲蓄率卻顯著低於法德瑞等國家,更遠低於日本、新加坡等國家。社保?美國的社保系統不一定好於日本和新加坡,而且幾乎肯定差於歐洲。所以,不能完全歸於這兩種原因。我總結了一下美國儲蓄率的經驗研究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。1,美國人借錢很容易,碰不到流動性約束,因此也沒有對較短期的未來進行預防性儲蓄的動機。2,美國人沒有為老年時期存錢的動機。一方面是因為高額遺產稅讓他們沒必要留錢給子女;另一方面,隨著美國年輕人的政治參與率下降,政客更加傾向于討好老年人,因此整個社會的財富總體在通過醫保、養老保險等方式從年輕人向老年人轉移,於是老年人的消費傾向近來也節節升高。那麼,年輕的工作人口就更加沒必要存錢了,既然年老後政府會從更年輕的一代那裡收稅交給自己花,自己又何必存錢呢?

   在美國,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擔心「退休危機」:年輕人沒有存足夠的錢,年長者不得不工作到更老,聯邦政府在財政拮据下被迫刪減公共養老金福利,導致人們無法依賴未來的社會保障系統。在今年的調查中,34%的受訪者希望至少工作到80歲 ,較去年的30%增加,也較前年的25%顯著提升。這一數字隱含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他們將永遠無法退休。諾德奎斯特說:「我們聽到的是,每天都能支付賬單是最好的退休規劃。按天付賬真的很受歡迎。59%的受訪者表示,他們最大的財務問題是每日賬單。42%的受訪者說,既付錢又為退休儲蓄是不可能的。諾德奎斯特說:「我們聽到了許多經濟轉好的消息,但中產階級美國民眾都沒有感覺到」。富國銀行發現,只有30%的人有退休計劃。那些有計劃的人在退休賬戶上的積蓄比沒計劃的人多出三倍。然而,調查發現,75%中等收入的美國人表示,他們不相信股市是個為退休儲蓄的好地方。事實上,20多歲的受訪者是最不肯定股市投資的,有80%的人說他們對投資市場沒有信心。當受訪者被問到,如果給他們5,000美元投資,他們會做什麼,大多數人表示,他們會把它放進儲蓄賬戶。

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儘管70年代時,移民人口普遍帶有低收入、低教育水平與健康低落相關的特質,他們的平均壽命卻較美國本土出身的白人高出幾年。不過在80年代後,移民者與下一代的健康情形卻發生轉變,並逐漸加大差距。依據「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」2006年的分析,總體而言移民者的癌症死亡率比在美出生的後代低至少20%,心臟病致死率低16%,腎臟疾病低18%,而肝硬化的機率也少24%。就以其中占美國多數移民人口的西語裔(Hispanic)而言,在海外出生的第一代移民平均壽命比在美出生的後代長3年。雖然在美國生活平均所得較高、醫療體系也健全,壽命理應隨之增長,但許多研究指出,入境隨俗後,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(抽菸、喝酒、久坐與高熱量飲食),卻以難以察覺的方式縮短移民人口的平均壽命。美國的速食文化不僅改變移民者的口味,也成為族群間成功的象徵。62歲的慕尼茲則記得70年代初踏上美國時,對炸雞的憧憬。在他首次帶著家人進入德州炸雞( Church's Chicken)時,他自豪的宣布,「儘管吃,我們現在吃得起了。」 

新墨西哥大學教授瓦德斯(Robert O. Valdez)稱,移民的傳統飲食一般含有大量纖維,肉類也較少,而這正是醫生推薦的健康餐單,而美式食物份量較大,熱量較高,移民在口味上融入美國的代價就是犧牲了健康。有移民解釋這涉及多個因素,首先在不少人心目中,食物份量較大是生活豐裕的象徵,而且吃速食等於外出用膳,亦可以證明自己經濟改善;也有人覺得自己辛勤工作之後,起碼應該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;而以低技能移民為甚,工作時間普遍超長,也使得速食成為本人和孩子不得已的首選。此外,不少移民為了避免被看作“異類”或免除身份造成的麻煩,儘量避免散步、健行等運動,使得他們肥胖和糖尿病的情況日趨嚴重。 

但隨著逐漸融入忙碌的生活步調,移民們對速食的新鮮感也逐漸淡去。在每週78小時的工作下,漢堡悄悄地成為勞工們最經濟實惠的選項。糟糕的還不僅於此,在父母忙於應付工作時,移民第二代的飲食習慣已經從傳統墨西哥料理(豆子與仙人掌)飄向速食。問題於是浮現檯面。糖尿病例增加、肥胖者數量暴增,再加上染上抽菸、喝酒的惡習,移民後代的平均壽命逐漸縮短。據「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」發現,西語裔移民的平均壽命比在美國出生的後代多出2.9年。除了不良飲食習慣外,抽菸與喝酒的比例較高也是導致移民後代壽命減短的原因;其他的研究則指出,家庭結構(單親家庭與雙薪家庭漸增)改變與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,更增加肥胖與糖尿病的比例。

就當美國政府如火如荼地推動移民改革法案時,許多研究指出,移民族群在美國住的越久,罹患心臟病、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情形就越普遍。雖然在美國出生的後代,社經地位可能較父執輩高,他們的壽命卻普遍不如前者來的長。也許移居美國,並不如想像中來的美好,至少在健康方面不是。

據了解,西語裔成人被診斷出糖尿病的比例是非西語裔白人的兩倍之多;2010年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」的資料顯示,拉美裔成人肥胖的機率達14%,兒童則比非西語裔的白人小孩高出51%的肥胖機率。移民者過去常吃纖維、少吃肉的生活習慣,在美國漸被抹去。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的拉米雷茲教授警告,「肥胖率增加,糖尿病暴增,保護拉美人健康的文化逐漸消逝。」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靈魂之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